本篇筆記是來自心河擺渡-成瘾始于痛苦,戒瘾终于平衡!深度解读多巴胺,用身体内稳态戒瘾 。影片中有作者自己的心得分享以及他對Anna Lembke的著作Drug Dealer, MD: How Doctors Were Duped, Patients Got Hooked, and Why It’s So Hard to Stop 的一些整理。內容十分受用,特地作筆記提醒自己。
成癮的背景
- 成癮的原因在於提升的多巴胺
- 巧克力提升55%
- 尼古丁提高150%
- 苯丙胺提高1000%
- 多巴胺的主要作用不是在獲得獎勵後感到快樂,而是驅動人們追求獎勵的動機
- 好比看到巧克力時,多巴胺會啟動腦中獎賞迴路,還沒食用就能感受到愉悅,進而產生食用的衝動
- 大腦中產生快樂的區域與產生痛苦的區域是重疊的
- 快樂與痛苦有自我調節功能,當現在快樂的同時,大腦會在另一端產生足夠的痛苦來平衡
- 獎賞預測誤差
- 因為神經適應,實際的獎勵要超出預期才會令多巴胺有好的效果
- 重度成癮者,感受快樂的門檻會越來越高,造成快感缺失
利用多巴胺機制
- 根據臨床經驗,重製大腦獎賞迴路最短需要一個月
- 以痛治痛
- 大腦會用痛苦平衡快樂,反過來用痛苦平衡快樂
- 根據研究,人浸泡在冷水中,血漿中的多巴胺濃度增加250%,而且持續時間超過浸泡的時間
- 運動是最好的選擇
- 大腦會用痛苦平衡快樂,反過來用痛苦平衡快樂
- 物理阻斷
- 與成癮物徹底分開
- 激進誠實
- 前額葉皮質負責理性決策
- 在多巴胺獎勵迴路發生時,說謊會抑制前額葉皮質作用,停止對獎勵迴路的約束,造成大腦認為自己沒有上癮
- 在戒癮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重建前額葉皮質與多巴胺迴路的關係
- 透過"說實話"強化前額葉皮質,提高自控力
- 在成癮時,與自我對話或是對身邊的人宣布自己有什麼癮